热度小说网rdshuku.com

而在单独的故事之外,还反映了一些更深层的东西——

1848年,米国旧金山附近发现金矿,“淘金热”产生,米国国内乃至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人口涌入西部,其中当然也包括许多自华国而来的移民——这些人出于或逐利或逃难的目的,前往米国。

起初,这些华工移民和当地人的关系相处还不错,毕竟他们勤勉耐劳,劳动力的价格也相对本地人低廉,不管是作为矿工还是修路,对于资本家们来说都相当的划算。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华工大量的涌入,当地人也陷入恐慌之中,1850年起,米国各地地方便相继推出对华人歧视的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不允许华人为白人案件作证、不允许华人在街道上挑担、不允许非白人人种的儿童与白人儿童同校等等法令。[注]

这种歧视达到最严重时是1882年,米国推出《排华法案》,正式禁止华人移民。

此后的六十多年几乎是华人移民在米国的漫长寒冬,华人前往米国难度极高,并且米国各地排华情绪极端严重,甚至有好几个地区出现了屠杀华工的惨案。华人们大多只能生活在唐人街,与外界保持一定的隔离,最终才生存下来。

这种境况一直持续到世界第二次大战,出于对抗东洋国等国家的需要,米国和华国达成了空前的合作,因此,废除《排华法案》才被端上议程,到1943年底,时任米国总统才正式宣布废除《排华法案》——但在那之前,谁又知道华人同胞们为此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与鲜血?

并且在二战之前的1929-1934年,米国也正陷入经济大萧条之中。剧本中Eric的实验目标是想探究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但参与实验的三位实验者,也是故事真正的主人公:高佳希(Offie),蒋路,还有Carl三个人的形象和成长,才反映着他们在那个时代中,各自阶层所在的站位。

崔静拿下来的只是剧本的初稿,许多人物对话还没有被细化完善,不过姜觅雪仍然看了接近两个小时才完成了阅读。

不得不说,剧情和立意都是相当顶级的。

这个时候午饭时间也到了,保姆早就准备好了四人份的午餐,陈让便站起来,请大家一起到餐桌那边。

他们家里也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四个人一边聊天一边吃东西,虽然除了孟际舟外,大家之前并不认识,但现在说起话,竟然也意外地合得来。

陈让现在也恢复了情绪,开始讲起了整个电影拍摄的安排:“我预计的话《态度》应该是在今年下半年到快年底的时候开拍,不过小姜你得提前过来,虽然你的英文台词也念得不错,但该进行训练的还是得训练……”

“这次回去以后我会开始着手确认拍摄地和器材这些,具体的开机时间会综合主演们的档期确定,你是下半年暂时没有剧本的对吧?”

说着说着陈让便和孟际舟对上了视线——

之前崔静去书房拿剧本下来的时候,也给孟际舟递了一份。

这其中的意思实在不能更明显了。

毕竟蒋路的设定也是华人。而在华人男演员中,还有谁会更适合这个角色?

孟际舟眼睛里微微含着笑意,看向陈让,也没有立刻说话,仿佛是在等待对方的下文。

陈让也是一顿,随即才凶巴巴地开口:“喂,你小子这个业余拍戏的,可别跟我说你没时间啊!!”

【作者有话说】

老孟:对,我没有

全剧终(不是)

-

注:研究来自于

LaPiere, R. T. (1934). Attitudes vs. Actions. Social Forces, 13(2), 230–237. https://doi.org/10.2307/2570339

文中对这个实验的描述不是特别准确,但总体是这个样子,当时世界对中国人是一个比较歧视的状态,然后斯坦福的拉皮埃尔教授就对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奇,正好他有一个中国学生,所以实际上是他和自己的中国学生,以及学生的妻子,三个人进行了一个跨越美国的旅行,然后去了很多家餐馆和旅馆,并在事后给这些餐馆旅馆(以及同等数量的他们实际上没去过的餐馆旅馆,加起来应该有三四百家)寄了调查问卷。然后发现绝大多数餐馆和旅馆的回复都是“我们不会接待中国人”,但实际上他们去过的旅馆里只有一家真的拒绝接待了,而且很多他们到过的旅馆和餐馆还给了“超出一般水平的照顾”。

(刚刚回顾了下原文,发现很好笑的点是,拒绝他们的那一家用的理由还不是不接待中国人,而是“我不接待日本人”)

(贴个原句:The realization that the two occupants were Orientals turned the balance or, more likely, gave him the excuse he was looking for. “No”, he said, “I don’t take Japs!” )

注2:历史部分参考自文章《19世纪赴美华工的辛酸史:从淘金客、修路工到唐人街上的外来人》《近代华人移民的困境:19世纪美国排华运动与清政府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