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小说网rdshuku.com

有点心糖果,又有猪肉鱼肉,赵夫子家里都高兴不少。

赵夫子则对纪元抄的新书爱不释手,开口道:“这些书很是难得,不错,真不错。”

“书是你找人抄的?这字有些风骨,必然拜了名师。”

纪元一愣,笑着道:“多谢夫子夸赞,这是我的字啊。”

赵夫子顿住,把几本书翻了又翻,一点点对照,看看书再看看纪元,满脸写着不敢置信:“怎么可能!”

“你的字如今长进这么多?”

赵夫子这里还有纪元以前的课业,下意识翻出来对照。

差别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果说纪元以前的字像蒙童,现在的字都能称为有些风骨。

“好,太好了。”赵夫子只能说出这几个字。

纪元的学业先不提,单这手字,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要说太好看,那也不至于。

但明显有了门道。

还是那句话,一看就是拜了名师。

纪元把自己拜师的经历说了下,赵夫子只知道尊经阁那位夫子姓房,具体的就不知道了。

说着,纪元也要进厨房给赵夫子做饭食,连师娘都拦不住,一定要自己亲手做。

赵夫子哭笑不得,只好答应。

纪元做吃食的手艺没得说,更让赵夫子感动的是学生的心意。

他这个学生,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无从挑剔。

现在的学生想超过他?

不可能。

这一晚纪元自然在赵夫子家住下,第二日赵夫子去教书,纪元则去帮师娘摘豆子,锄地。

不过赵夫子家种的东西少,再有学生家长们帮忙,不到两日就干完了。

夫子家田地的农活做完,纪元没有回去,而是顺着田间去找安叔公。

农忙的时候想要找到安叔公,必须在田地里寻。

果然,安叔公一家十几个男女老少,都在田地干活,没在田地的也在家里洗衣做饭喂牲口。

见到纪元过来,安叔公笑着道:“知道你回来了,赵夫子家的活干完了?”

纪元点头:“是啊,去帮忙的人多,夫子家也没种多少东西。”

“是啊,他家能做事的人少。”安叔公说着,等纪元走近低声道,“你这次回来,是不是要商量青储料的事。”

“果然瞒不过安叔公您。”

“跟我还说这些。”安叔公穿着打了许多补丁的衣裳,平日什么钱都不舍得花。

但要让他挣钱,那出多少力都无所谓。

安叔公又道:“你不来找我,我还想去寻你呢。现在正在收麦子,麦子收完,秸秆就出来了,你说咱们今年做多少斤青储料?”

去年做了一万多一点,除了自己吃的,小黄吃的,卖出去九千多斤。

安叔公家挣了几十两,纪元也拿了不少银钱。

这么好的买卖,安叔公今年肯定还做。

虽说现在秋收都没结束,漫山的草足够牛羊吃的,但凡事都要提前去做,他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纪元回村一趟,目的之一也是这个。

青储料是他一年以来挣钱最多的地方。

若不是去年卖了饲料,他在县学读书肯定更加抠搜。

有着去年的先例,安叔公心里已经有谱:“去年卖出去九千斤,今年肯定只多不少。”

“李家的指名还要,你上次说的牛家更是大户。”

“咱们村,还有隔壁村也在预订。”

“我估计,至少要做五万斤。”

去年吃了青储料的人户,都知道这些东西有多好。

谁家养牛谁知道。

他们村吃了青储料的牛,就算生了场病,拿出去也是比其他村子牛要壮的。

这种牛不仅租价高,干活也利落。

买过的人户自然还要买,其他看见的人,则一定要预定。

再来算算牛对青储料的消耗。

一头牛每天消耗的干料,基本是本身体重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差不多二十斤到三十斤。

冬日差不多两三个月没青草,干湿料混着吃,一日一头牛也至少需要五斤青储料。

就李家五十多头牛加起来,冬日就预定两万五千斤的青储料。

这数量看着惊人,实际上湿料又压秤,算起来也不算多。

说五万斤,已经是最低限度了。

那可是牛,胃口大得很。

若要是喂马,估计数量更惊人。

纪元新交好的县城牛家,他家还有一百头牛,数量则更为惊人。

“五万斤?”纪元都被这个数字惊讶到,“那去年开的青储窖是不是太少了,至少要再开五倍了。”

安叔公信心满满。

他已经做好准备,还跟家里老小提前讲了。

去年他们家得到实惠,纪元的分账不谈,年底的时候安叔公家各房都分了银钱。

不止如此,去年过年的时候,抠门的安叔公还让安二娘子提高了家里伙食,给孩子们做了新衣。

有这种好处在,安家上下甚至都很期待。

“有去年挖青储窖的经验,今年挖得会更快,就在后山那。”

“不过挖窖的时候,还要你过来看看,若不合适,那一个窖都废了。”

安叔公越说越兴奋,用麦秆在土地上比画,告诉纪元他的想法。

这些事自然没问题,纪元点头:“好,等我回县城了,问问牛家具体要定多少斤。”

“咱们提前做好准备。”

一老一少两人坐在田间地头,把今年最重要的事给定下来。

想到即将到手的银钱,两人同时深吸口气。

终于又要挣钱了。

别看一年就这一回,但一回够吃一年!

青储料的事定下,分成自然跟去年一样。

纪元依旧拿两成,工钱出力他都不用,抽空过来看看情况就好。

今年甚至不用他跟着跑,直接拿银子。

纪元放心了些,随着他读书越来越多,需要的银子也越多。

比如说基础的书本可以抄,但有些书却不成,必须买才能看。

书铺老板那边,也是 不允许随意翻阅的。

钱飞的书倒是不少,可经常借书,倒也不妥。

等今年的青储料钱到手,他就自己买!

尊经阁老夫子还准备教他画画,画画的颜料钱他也要提前备下。

都说学美术的极为费钱,想来古代也差不多,不提前存点钱,他心里没底。

钱还没到手,纪元都想好怎么花了。

此事说定,安叔公又提起另一桩事:“大海的活计,还要多谢你,他学兽医也学了小半年,如今都羡慕他呢。”

正说着,就听原本干活的安大娘子道:“大海!大海回来了!”

只见安大海小跑着过来,先跟他爹娘打了招呼,又跑到他爷这,拍着纪元肩膀:“就知道你回来了!我赶紧把手头的事忙完,跟师父请假回来的。”

安大海气喘吁吁,他今年十二三,个子也长高了点,比起长高,更明显的则是壮了不少,看着也沉稳。

但安大海一来,周围村人下意识凑上前。

如果说纪元的热情,那是恭敬里带了点仰慕,对安大海则是另一种期盼。

“大海你回来了,有空去我家坐坐吗,我家的牛最近累着了,吃饲料也少了,你帮忙看看呗。”

“我家的养的猪最近掉膘,有原因吗。”

“我家大黄狗要生崽了,大海去看看吧。”

纪元好笑地看着,丝毫不介意自己被晾到一边,安叔公暗暗点头,再次道:“这都是沾了你的光。”

安叔公打开话匣子,把大海去学兽医的事说了。

自从正荣县病牛的事之后,衙门就很重视县里的兽医,说是那么大的正荣县,下面几十个村,竟然只有七八个兽医。

这些年县里养牛养猪的人多了,兽医自然不够用,不仅不够用,水平还不够。

隔壁村的张兽医算个半吊子,就这也被天天请来请去。

所以衙门就暗示他们收几个学生,到时候县里还会请府城厉害的兽医教他们本事。

于是,几个兽医都在收徒。

这些事大家都知道。

当时张兽医那的场景,纪元都听说了。

因为张兽医跟纪元的关系,安大海被当场收下,成了张兽医的大徒弟。

安大海本就勤快,对牲畜的事也上心,不仅成了大弟子,还是张兽医最喜欢的徒弟。

加上大海认字,帮张兽医看他的半本兽医书。

没想到师徒两个,看病的手艺是越来越精进。

不到半年的时间,大海已经成了附近靠谱的牲畜大夫。

只要他一回村,各家都抢着让他过去帮忙看诊。

今日也不例外。

“不知道多少人都羡慕呢。”

“但现在张兽医已经收了六个徒弟,再也不收了。”

“所以大家只能眼巴巴地看!”

安叔公越说越高兴,更加感激纪元。

“大海识字,人也勤快,去当徒弟本来就有优势。”纪元没有全然揽功,“跟我关系并不大。”

“怎么会不大,要不是你,我爹娘要买多少礼物啊。”安大海答应了乡亲们,赶紧来答,“我师父人很好,但礼物还是要收的。”

他下面的师弟们其实各个都不错,但该送的礼还是要送,礼节是不能少的。

而且去一次也不成,必须去个五六次,才能看出诚意。

这倒不是张兽医故意拿乔。

而是收徒本就是件郑重的事,古代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教的都是吃饭的手艺,是跟自己抢饭的,故而必须要有这个过程。

像安大海这样第一次去就成了的,整个县城就这一份。

安叔公跟着点头,显然他们全家都是这么想的。

“好了,你们玩去吧,地里的活还没干完呢。”安叔公赶他们走,明显让他们年轻人自己去玩。

说是去玩,大海还是想去村里人家里看看,把几个紧急的牲畜病给治了。

纪元自然不会拒绝,干脆跟着去看。

哪家没有养点牲畜的,最差也要养几个小鸡仔,安大海一个个帮忙看过去,一天也就过去了。

看来这生计确实不错。

虽然都是同村人不收什么银钱,但一天下来米粮蔬菜拿了不少。

这活干起来,至少不会缺吃的。

怪不得大家都抢着当兽医。

“其实去当兽医的念头,都是你说的。”大海笑着道,“没想到还真的适合我。”

“那就好,我也算没有瞎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