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小说网rdshuku.com

第144章

“是我想当然了。”

纪元并未责怪农司众人, 反而道:“我之前知道稻子不好授粉,却也想强行去做。”

说到底,是他太着急了。

想着堆钱堆人, 总是能成, 却忽略有些东西, 堆起来虽然有用, 但不多。

好在也有好消息。

因为这些占城稻的种子,本就是优中选优,在占城稻里面,也算不错的。

之前河辉国那边,一亩地的产量只有一百多斤。

但看宁安州官田的情况,一亩地至少也是二百斤朝上。

可这个产量没有适普性。

他这边可是最好的种子, 当地最好的农人,灌溉肥料统统不缺的。

纪元道:“这一季的稻子该种继续种,这些稻种优质,从这次收获的十万斤里, 再选出一万到三万, 质量肯定比上次要好。”

但要说是杂交二代, 那也不对。

毕竟杂交这件事都没能完成。

顶多算育种一代,二代。

纪元刚回来,便扑到农田里,刘同知跟大海过来劝了又劝,让他先回去休息。

“你不休息,柴烽他们也要休息啊。”

这个倒是, 纪元不去休息, 身边人肯定要跟着。

从正月初到正月底,足足跑了一个月, 是该休息的。

这也让纪元冷静下来。

时间是紧张,却也不能催得太过。

种田就是个慢功夫,急是急不来的。

知州府里,纪元干脆去睡觉,休息好了再说!

在纪元休息这几日,程亦珊他们回来了。

程亦珊带着大量资料跟实际案例,带着手下的人一起准备宁安州第一次县试。

别的就罢了,程亦珊做得极好。

唯独出题这方面,还是要请本地知州来定。

纪元既是本地长官,又有连中六元的状元身份,让他出题,再合适不过。

纪元在宁安州县试前夕,写下考题。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出自孟子,意思是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自然规律。

有的相差不多,有的差别极大。

那又怎么样,强行让他们一样,只会天下大乱。

也像现代那句话,不能要求所有的花都在同一时间开放,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顺应自然,取长补短,才能更加和谐。

这话既是考题,也是纪元平复心情所用。

不要着急,一切都可以慢慢来的。

李白都说过,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他的占城稻,也不过是按照自然规律运行而已。

慢慢来吧。

宁安州县试期间,整个宁安州的百姓都有点紧张。

以前只听说其他地方科举考试。

轮到自己,那还是头一次。

以前对科举考试有多不在意,如今就有多在意。

甚至还有个深层次的原因。

“咱们知州大人,就是科举出来的。”

“他是科举的第一名!”

“全国第一!整个天齐国的第一!”

“他考什么试,都是第一。”

“啊?那科举考试也太厉害了吧,一定要重视啊。”

不少百姓,都盼着自家出一个纪知州这样厉害的。

既然知州大人是科举出来。

那考科举肯定没错!

纪元以前都是考试的那个,这次看别人考试。

发现作为本地长官,看别人考试,真的轻松多了。

二月十二的考试一开始,他便更加悠闲了。

宁安州的考试方法,也是三天连考,这样省时省力,还更公平。

程亦珊却忙得厉害。

为了考试,她已经连轴转了好几天。

纪元亲手做了几次吃食送过去,可正式开考,官学考场关闭,谁都不能进出。

百姓们的在意,也表现在另一件事上。

烧香拜佛。

宁安州附近几个地方,多是佛教。

跟中原的佛教也有些不同,佛教的传播更偏口语化,已经融入本地的文化。

以前这些神佛没有保佑科考的业务,从今年开始,那就有了!

纪元没去凑热闹,只是又去官田看看。

纪知州的态度,也影响到官田小吏老农他们。

以前知道知州着急,所以他们也着急,难免有些急功近利。

现在纪元悠闲了些,大家总算松口气,可以按照一些“笨办法”来培育良种。

这里所谓的笨方法,准确来说,就是依靠农人们的经验来做事。

遵循着上千年一点点摸索改进,得出的务实方法。

要说什么原因?

大家可能解释不出来,但千百年来,都是这么做的。

当然,纪元也不可能那么“复古”,跟着给一些经验。

不过占城稻一代,确实只能这样了。

第二代的培育方法,大家则用另一种方法。

眼看如今二月份,占城稻二号的种植也要开始。

这次还请了比较了解占城稻的新宁人过来,在旁边重新开辟一块田地。

上次挑选的稻种当中,又选出两千斤,种植一百亩的占城稻二号。

这次的培育方法,严格按照第二套方案。

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三系”配制杂交种。

这种方法,多用在水稻高粱,都是人工去雄比较困难的。

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进行杂交。

所以,高粱,水稻这两种农作物,需要另寻他法。

找到三种体系的植物。

一个是有雄蕊,但雄蕊发育不正常的。

二是有雄蕊,但雄蕊不育。

以及最后一种,这一代不育,但下一代会恢复。

这三种水稻,就是他们需要寻找的。

利用只有雌蕊功能可用的水稻,来进行大面的杂交跟配种。

占城稻二号,就是用这种方法。

占城稻一号的大面积杂交虽然失败,但依旧会在里面选育良种。

占城稻二号,用了其他方法进行杂交。

等于说,所有方法都要试。

而且试 验田面积也不要太大,一切都要慢慢来。

等到一号的第二代,二号的第二代培育出来。

还能赶上普通水稻开花。

到时候再培育一个三号品种。

他们就不信了,弄不出高产又稳定的粮食。

不仅如此,纪元又让人开辟了一处跟菜园一般的地方。

用来做单体的培育。

他这里有那么多地方的稻种,就不信培育不出来一个优质的。

其实这有点像月老盲选牵红线。

牵得合不合适,真的很看运气。

可只要牵得足够多,总会有合适的吧?

到时候,就把合适的大面积培育,不合适的立刻拆散。

宁安州的官田,又开始新一轮的培育。

这次做的更加耐心细致。

失败了也没事,他们绝对有信心重新来过。

这边田地要种。

那边县试成绩也出来了。

跟纪元他们想的差不多。

整个州学里面,一共一千多学生,符合考试条件,并参加考试的有三百多学生。

但这三百多学生里,大部分人也只学过蒙学。

四书都没看完。

这种情况下,水平自然是很一般的。

毕竟他们去年八九月才入学,大部分的蒙学确实没读完。

只有平日的前十名,才略略读过论语,孟子。

而且在考试期间,还有些学生经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哭着从考场出来。

这些都是程亦珊的准备当中,并未对这些孩子们多加苛责。

唯独不好的是,有不少学生被吓到了,想退学。

这事就要后面再处理。

总之,宁安州第一年的县试,能坚持到三天考完,已经算一种成功了。

最后走出考场的,也就一百多。

这一百多里,能把所有卷子答完的,不到二十个。

正儿八经能看的,也就五个。

不用多说,正好占了五个县试名额,他们会在三月份出发,前往武新城考府试。

啊?

他们去武新府?!

这五个学生已经蒙了。

他们肯定考得很差啊!

大家眼泪汪汪看向程老师,忍不住道:“我们这水平,有必要去吗?”

纪元去的时候,程亦珊正在回答这话。

“有必要,先去试试,见见世面也是好的。”

“你们现在水平一般,是很正常的。”

“毕竟你们才刚学,但考试的经验却是领先的,难道不好吗?”

纪元是同样的想法。

“知州大人来了!”

不知谁喊了句,州学众人连忙看过来。

经过这次县试,州学的学生们,终于知道自己都是什么水平了,对读书更多了份敬畏之心。

甚至更明白,能考上全国第一,又是什么水平。

他们的纪知州,真的很厉害!

可相应地,州学的气氛也萎靡起来。

原来读了半年的书,其实连知识的边缘都没碰到,如何不让人沮丧。

甚至有州学夫子后悔了。

觉得他们是不是揠苗助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