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小说网rdshuku.com

闻听此言, 匍匐在地的重臣们全身都是一抖。

说实话,“推背图”固然鼎鼎大名,但言辞含混不清, 难以理喻,更被后日的江湖术士掺入了大量伪造的民谣与谶语,真假极难辨认。这样近似伪造的谶书格调实在低下, 寻常休闲时做玄谈密语聊一聊也就罢了, 居然在国家中枢、君臣对谈时,当着诸位饱读诗书的大学士公然谈论, 那简直有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荒谬之感。

可是, 就算荒谬绝伦,如今又能如何呢?权力一旦扩张, 势必就要滥用;近年以来,飞玄真君万寿帝君的威严随着几次对外战争的胜利而迅速增加,行事也愈发的肆无忌惮。舆论软弱无力, 文官望风披靡,连地方的利益集团都被海贸喂饱了不再说话,皇权的约束已经减少到了某个极点, 所有人都很难在皇帝面前表达反对了。

所以说, 闫阁老与许阁老还真是有先见之明。绝对的、不受约束的皇权的确是相当危险的双刃剑,驾驭这种力量需要相当强的天赋,绝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谈论天汉孝武皇帝时, 大半的史料都会聚焦于他晚年逆天的巫蛊之乱, 莫名发癫自诛九族,手起刀落从甘泉宫一直看到长安东路;但稍微放远一点眼光, 武皇帝晚年发癫之前,其实已经在毫无束缚的皇位上端坐了几十年, 享受到了全然不受辖制的绝对自由。权力的美酒最能蚀骨腐心、变异人性,武皇帝能撑上几十年才失控发癫,已经是普天下一等一的自制力了。

而反观飞玄真君,从解开束缚到完全堕落,中间搞不好连半年的时间都没有。汉武帝或许还经历过万人之巅的天人交战,竭力降伏心魔后终于无奈失败,被权力异化为非人的怪物;可飞玄真君嘛,那基本就没有挣扎、没有抗拒、没有无奈;总的来看,他是顺顺溜溜、甚至迫不及待地滑进了权力的陷阱里,就仿佛苍蝇终于飞入了向往已久的粪坑。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般来说,老道士这样摆烂躺平三分钟热度的人只能玩弄玩弄权术,是没办法挣脱束缚解放完整版皇权的,所以破坏力其实也相对有限,最多是个家家皆净的力度;也算是东亚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之一。可现在,因为某些不方便言说的外挂,莫名其妙的巧合,飞玄真君居然挣脱了原有规则的束缚,那么一瞬之间迸发的破坏力,恐怕就……

闫阁老有知在先,非常从心的滑跪了:

“‘有客西来’,必定是指泰西的客人。如今南洋西班牙人造逆,恰恰也有一个‘西’字,谶语之意,当在于此。”

“那‘至东而止’,又是什么意思?”

闫阁老又不是天桥算命的,哪里知道《推背图》是什么意思?能揣摩着皇帝的心意将“有客西来”扣在西班牙人头上,已经是人老成精超常发挥了;至于硬解什么“至东而止”,岂不难为人子!他只能磕头:

“臣愚鲁无知,伏祈圣上的训示。”

“文渊阁的大学士,怎么能说是愚鲁?”皇帝淡淡笑道:“至于求朕的训示,朕也没有什么可以多说,只是做点猜测罢了:‘至东而止’,泰西的东面是哪里?不就是中土么?有客西来,至东而止,西方来的客人,似乎对中土颇有欲求呢。”

寥寥几句训示完毕,众人遂一起匍匐,诚心诚意地歌颂飞玄真君万寿帝君的聪明睿智,见识迥然超出常人之外,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启发——当然,这些话多半都是扯淡;欧罗巴以东浩浩渺渺,哪里就能圈定在中土一隅?以现在的局势,说西方人在图谋中东都更为妥当。但皇帝金口玉言,价值从来不在于真实,而是在于定性。这几句轻描淡写的谜语,已经给所有人做了足够的暗示:

真君要弄西班牙人,罪名是“觊觎中原”。

有这一句就行了,横竖这里又不是三司合审,没有人会为西班牙人做无罪辩护。外务处的临时工们老实低头,恭敬领受飞玄真君的暗喻,不敢有丝毫的议论。虽然权威扩张,但真君依旧是往日那种阴湿诡秘的作风;他下达的命令多半是暗示,是谜语,是欲语还休的谶纬,下面的人需要尽力去猜,尽力去想,并按照猜测胆战心惊地做事。做对了光荣自然归于皇帝,如果做错了……皇帝根本就没有下令这么做,这都是内阁的自作主张,与白莲花一样楚楚可怜的飞玄真君又有什么干系?

大家都明白这个做派,所以哪怕再不喜欢,还是只有老实服从。首辅闫阁老请示完毕之后,又轮到次辅许阁老上前:

“圣上明见万里,西班牙人确有不轨之心。前日外务处的消息,说西班牙在南海处……”

皇帝柱一柱拐棍,浑不介意:

“朕没有问你们战事,你们也不必亟亟的答什么战局。这些都是你们的职守,不要到宫里搅扰。御前议事,议的都是大局。”

众位重臣默然无语,穆国公世子则嘴角抽搐。好吧,又是熟悉的甩锅发言,一推二五六的摆烂态度,“这些事情你们去办。朕的事多,要把精力放在大局上面”!大局永远不会出错,皇帝的本意永远那么是好的,有了错误只能是下面执行不力。作为随驾已久的重臣,大家都太熟悉这个套路。

但无论如何,甩锅归甩锅,摆烂归摆烂,有这样一句话在,至少默认了外务处对于西班牙事务的处理权限,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自由发挥。自己不做事,但总还允许手下办一点事,这就比后面的皇帝强上不知道多少。

即使皇帝摆烂,该请示的还是要请示,许少湖再次行礼:

“先前奉圣上的手谕,从京中调取了三千火枪兵奔赴九边防线,由戚元靖统领训练,预备着将来对北用兵、犁庭扫穴所用。如今戚元靖上书兵部,说整顿颇见成效,只是火枪消耗甚巨,大大超出预计。他对火器所知不深,因此竟不知如何……”

自火箭火枪被广泛运用于海战之后,如戚元靖一流的人物迅速意识到到了火器巨大的潜力,因此几次上书中枢,请求在防备蒙古的九边一带推广火器,借助武器的优势重新组织防线——以火枪火箭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只要军队组织得力,足以迅速形成压倒性的战力;敌我强弱翻盘只在瞬息之间,抓住这个机遇及时用兵,纵使横扫漠北、封狼居胥,也未必是妄想。

这是足以奠定千古基业的大事,所以戚元靖的奏折筹备得很小心,很仔细,希图着能以此疏博取中枢的青目,以此为将来一展身手的进身之阶。却不料奏疏一上直入禁中,竟然引起了幽闭禁中的皇帝的注意。因为某些不可言说的原因,飞玄真君对戚元靖海刚峰这样的人总是额外多一些关注,拿到奏折后也愿意费时间看一看;而戚元靖的文章平白诚恳,切中要害,又的确说中了真君的心事。

要知道,大安朝天子守国门,战略余地极为逼仄,九边防线一旦崩坏,骑兵七八日内就能直冲到京师城墙之外,皇帝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肘腋之患在侧,要命的祸害如梗在喉,哪怕是真君这样的摆子,都万万不敢疏忽了北边的军务。所以奏疏一上,立刻惊动天心,老道士罕见的乾纲独断,以御笔同意了戚元靖的奏疏,并调戚氏远赴九边,承担整顿边军军务的重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