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四十四 郭瑾的货币改革 (2 / 2)
热度小说网rdshuku.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bsp; 所以诸葛亮在财政部右侍郎的职位上其实只能给两位大前辈打打下手。
不过他看上去到挺怡然自得的,做一些不怎么重要的事情也不觉得自己被架空,不觉得自己的职位不被尊重。
这种心态倒是让诸葛亮在财政部内逐渐有了一些好名声,并且多了一些朋友。
现在诸葛亮终于掌握实权,还一下子就掌握了名义上向财政部尚书负责但实际上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盐务司,不由得让人感到诸葛亮还真是简在帝心。
不过此时此刻掌握盐务司的工作,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大家都不太敢确定。
平常掌握盐务部门,那自然是富得流油,值得羡慕,但是现在……
一个刚刚被清洗过的部门,必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诸葛亮想做点什么,恐怕没那么容易就是,一些想套近乎的人也不敢套近乎,生怕诸葛亮就是下一个被贬斥的倒霉蛋。
他们决定观望。
但是郭瑾倒不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盐务工作上。
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货币改革。
他想要完成货币改革很久了,这是他主导之下可以拿的出手的政绩,他很想办成。
郭瑾一方面关注着诸葛亮的工作,一方面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备起了货币改革的事情,准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发行三种货币——金币、银币和铜币。
通过常年累月的贸易积累和从倭岛上发掘出来的庞大数量的黄金与白银,魏帝国开始具备了发动货币改革的能力。
之前,由于严重缺乏贵重金属,魏帝国只能以铜制五铢钱为法定流通货币,但是铜钱价格低廉,小宗生意来往还行,大宗生意来往,需要的铜钱数量就不是简简单单几贯钱的事情了。
这实际上严重限制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很不便捷,于是民间商业交易之中又自发以蜀锦等贵重物品当做大额交易的【替代货币】。
但是这些替代性质的大额货币都有贬值的风险,很可能拿到手的时候还是完好无损的,下一次交易之前就破损了。
一旦破损,商人的利益就会平白无故受到损失,问题真的很大。
所以魏帝国的商业贸易长期以来都被大面值货币不足的问题困扰着,税收始终上不去,聊胜于无。
直到西域商路打通,魏帝国开始直接和贵霜等国开始贸易,发现他们使用金银货币进行大额贸易,便有了学习他们进行货币改革的想法。
历经郭鹏多年积累,不断地从贵霜、安息和罗马等帝国吸取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的储备,到郭瑾统治时发现的日本银矿的积累,还有蜀道和大运河两大工程的完结……
于是在兴元五年,魏帝国进行货币改革推动商业进一步繁荣的时机已经到了。
兴元五年八月初,皇帝郭瑾下令组建一个钱币司,挂靠在财政部行政规划之下,又组建了一个货币改革小组,开始就货币改革的事情进行讨论和筹备。
小组成员有内阁首辅和负责财政这一块的群辅,还有财政部的部分官员,以及内廷东厂方面的负责人苏远和其他几名管钱的宦官,大家一起拿主意,一起决策。
魏帝国的经济也是两套班子,以国库为中心的内阁、财政部班子,和以内库为中心的内廷东厂班子。
两套班子时而合作,时而也有不对付的事情,打打口水仗是常有的事情,不过总体还是平稳的。
郭瑾继位以后,在内廷的经济问题上,东厂厂公越发的有发言权,不仅是天下开矿事务属于东厂管理,两支皇家商队也被交给了东厂管理。
东厂厂公已经是皇帝本人的金融顾问了。
因为掌控着内廷的财务管理权,所以很多时候东厂厂公也会作为内廷的代表出面和朝廷协商问题,俨然是一个很有权势的身份。
也就是对上有审计权的内阁首辅的时候会有点发憷……
但是对上内阁首辅会发憷的人也不止东厂厂公一个。
苏远,这个太上皇郭鹏身边的贴身大太监,显然已经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巅峰,在魏帝国的金融层面有了很高的发言权。
对此,朝廷里也有人感到不满,觉得这涉及到了宦官干政的问题,但是作为皇权伴生物的内侍宦官,朝官是拿他们没有办法的。
对于货币改革的事情,大部分人还是持赞同态度,所以郭瑾顺利搭建起了这个改革小组,准备以此为中心计划好货币改革的一系列步骤,尽快完成。
在落实执行的时候,内阁首辅曹操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